【全球速看料】山东东平:特色农业拓宽富民强村路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资料图)

早上7点钟,屈楼村村民何敬英在村头儿的大棚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棚内的土豆秧苗已经长到30多公分,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以上市了。

屈楼村位于泰安市东平县沙河站镇,有着多年的蔬菜种植传统。去年,在东平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号召下,该村蔬菜大棚发展到1300余亩,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红红火火的特色农业种植,让人口只有1000余人的屈楼村名声大噪。

“村民腰包鼓了,集体经济强了,大家伙儿的精气神也提起来了。”屈楼村党支部书记马正合说,去年该村加宽了路面,修建了490米柏油路、460米水泥路,建设了一处文体广场和一处冷库,总投资400多万元。

通过特色农业走上发展快车道,屈楼村并非个例。去年以来,东平县咬定强村富民目标,把特色农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特色农业发挥效益,土地规模经营是首要一步。该县梯门镇陈楼村紧邻243省道,有2200多亩优质土地。尽管如此,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却不到3万元。“年轻人外出务工,家里都是上了年纪的,守着土地辛苦一整年也就收入几千块钱。”70多岁的村民陈庆平说。

针对这种情况,梯门镇成立土地流转工作专班,帮村民算经济账,引导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把资源集中到优势产业。最终,村里引入金秋特种地瓜产销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建起104个大棚,当年收入就达500多万元。“现在村民每亩土地有1200元的流转费,平时还能到大棚务工,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番,村集体收入也突破了30多万元。”陈楼村党支部书记陈召田说。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聚力发展特色农业方向指引下,东平县2022年全年流转土地12万亩,新建果蔬大棚2万亩,亩均效益2.5万元,设施农业产值达到30亿元,拉动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长6个百分点,涌现出了梯门镇东瓦庄村、沙河站镇屈楼村、东平街道无盐村等多处示范园区,直接带动1.3万余名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发展特色农业,东平县优势明显。该县不仅是全国农业大县,还凭借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成为全省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县有21项农产品获得国家级无公害绿色认证,4项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项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东平湖鲤鱼、绒毛蟹、大青虾等10类水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保水渔业”“藕虾套养”“稻虾混养”经验成熟,东平湖入选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为加快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东平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举全县之力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春节前,在东平县委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该县提出要将设施农业和生态渔业发展成支柱产业,力争到2024年实现30万亩设施农业、30万亩生态渔业的“双30目标”,真正让特色农业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将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产业布局、发展路径,建立规划体系、政策体系、推进体系,力争三年内设施农业、生态渔业均实现百亿产值目标。”东平县委书记马焕军介绍,该县将高标准编制设施农业和生态渔业发展规划,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全力将东平打造成立足鲁西南、辐射江浙沪,涵盖果蔬、水产等特色农产品的大型交易中心。(苏本善)

关键词:

    快讯

    襄阳二季度20个工业园区完成114项任务 完成率达76%!

    8月4日,记者从市经信局获悉,为提高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更好地促进优质生产要素集约节约和产业集中集聚,加快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建设步伐,为

    来源:襄阳日报 22-08-08

    首个使用偏振的超快光处理器面世 计算密度提高几个数量级

    据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篇论文,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光的偏振来实现最大化信息存储密度的设备。新研究使用多个偏振

    来源:科技日报 22-06-20

    协鑫新能源:拟9037.98万元出售7座光伏电站

    3月16日,协鑫新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间接附属苏州协鑫新能源及苏州协鑫开发(作为卖方)、江苏和盛(作为买方)于2022年3月16日与该等目标公司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三峡能源河曲100MW光伏+储能发电EPC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

    3月16日,三峡能源河曲100MW光伏+储能发电项目光伏场区工程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1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力建设第一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因地制宜利用光伏 四川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发布

    3月14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等7部门发布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力争建成近零碳园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

    来源:国际能源网 22-03-18
    返回顶部